济南日报资深记者刘文忠就如何做好社区新闻线人作专题培训
时间:2014.05.13 来源:市物协
如何做一个社区新闻线人
大家下午好,今天应张会长的要求,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一些发现新闻线索、做好新闻线人方面的简单交流,并根据我个人的从业经历,谈一点如何和媒体打交道,如何应对媒体监督的粗浅认识。
尽管题目叫《如何做一个社区新闻线人》,但在这里,我可能更多的是给大家普及一些新闻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以前很少参加类似的活动,还多少有些紧张,如果讲得不好、不到位,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一、媒体越来越重视社区新闻
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社会个体在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差异化需求,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关注民情民生,已经成为媒体做好新闻产品、服务社会大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大多数老百姓包括在座各位来说,日常最关心的,莫过于与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或者直接关涉到个人及亲朋好友利益的事情。
这些事情绝大多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单位、居住的社区。因此,来自社区的新闻,往往更真实、更鲜活、更有生活气息,大多数读者也更爱看。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是一座新闻的富矿。
重视社区新闻、做好社区新闻,已成为媒体争抢有效读者群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什么是新闻和新闻线索
大家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阅览、收听、收看新闻。那么什么是新闻?按照一般的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还有一个说法是,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想知道、应该知道但因为种种原因还不知道的重要事实。
谈到新闻,就必须谈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一则要素完整的新闻,概括起来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如何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要完成一篇新闻报道的采写,必须要有新闻线索,要有事儿,我们有时候也称之为新闻由头。新闻线索,就是为记者完成新闻采访报道提供的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也称采访线索或者报道线索。新闻线索的作用,一是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二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采访的方向,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是可能成为新闻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而是记者发掘新闻题材的一种凭据。
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片段性。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的。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如有时间地点,却确定不了人物、原因等。
比如大家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前面一辆车发生了车祸,大家可能下意识地就给110打电话报警,同时向媒体爆料,但是车祸是怎么发生的,有没有伤亡,车辆人员损伤到什么程度,可能并不知道。爆料时,我们只能把自己知道或者预判的最清楚明了的内容提供给媒体,由媒体进一步采访了解,还原事实争相。
二是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比较零碎、粗糙的,只是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不完整。
三是即时性。新闻线索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一些突发的事情,一些不经意间获得信息,如果没有用心关注,没有及时向媒体反映,过了就忘了,再想起来时,可能已经没有新闻价值了;
四是偶发性。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是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之类的,往往是不可预见的;
五是不确定性。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有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有一句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在提供新闻线索和进行采访报道时,这句话并不一定准确,因为眼见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另外,新闻线索有的很有价值,可以深入采访写出重头报导;有的线索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有的线索与实际情况距离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可能发不了报道。其价值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大家在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时,可能媒体不会立即就来采访报道,有些线索他需要记者和媒体综合判断其新闻价值,有的则需要和别的线索进行对比、整合,尤其是对一些带有普遍现象的、能够通过深挖做成深度报道的线索,这些不是立马就能进行采访报道的。
比如我们前两年一直在谈论的房屋维修难问题,某一个小区出现的维修难,可能并不是真的没法维修,也不是政府部门不作为甚至在维修资金的申请使用上设置了太多障碍,而是背后有大家并不知道的深层原因,这方面张会长最有体会。我们几家媒体在掌握相关线索后,也都做过不少报道,对大家进一步了解房屋维修难的原因,掌握房屋维修方面的政策、办理程序,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化解了不少问题。
三、新闻线索有哪些渠道
新闻线索的来源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包括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张图片、一种现象,都有可能是媒体希望获得的新闻线索。
从大致来源看,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党政资源。这里面既包括各级领导讲话、党政文件、政策法规、政府会议、工作简报/汇报、请示等。这一类线索通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二是通讯员和读者提供的线索。这一类线索范围更加广泛,通常以社会新闻为主。随着各媒体重视新闻爆料平台的建设,这一类线索更多以热线的方式,传递给媒体及相关记者。
三是来自公共服务机构的线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开通的各类监督、举报、投诉、报警、求助类热线如110、120、122、119、12315、12345等,以及水、电、暖、气等市政类服务企业单位开通的服务热线。他们的线索通常与民生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也很高。
四是记者、通讯员以及新闻线人自己日常捕捉、观察、分析、挖掘、整理得来的线索。这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广泛的人脉关系,清醒的逻辑思维,大胆的猜测与想象等。
五是从其他媒体中获得的线索。通过查阅其他报纸、杂志,收听广播电视,浏览国内外网站以及各种论坛、QQ群、微信、微博,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六是通过制作特殊日历,从中发现重要的新闻。比如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记住这些日子,在它到来之前寻找相关的人、相关的事进行采访报道就是新闻。
以上是媒体和媒体记者常规搜集新闻线索的渠道。对有心做新闻线人的社区老百姓和在社区内提供服务的物业人员来说,新闻线索更多的来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自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
做记者要求做到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和嘴勤。做新闻线人也一样,社区百姓关心关注的、议论较多的、想知未知的、扣人心弦的话题,都可能成为媒体希望获得的新闻线索。因此,需要时时做有心人。
举个例子,前两年时报报道过一个社区达人,其实也是咱物业行业的一个从业者,他的具体名字和所在的公司我记不住了。和其他同样从事物业服务的人不一样的是,印象中他能记住所在小区的所有业主的车牌号。
这样的例子,在南方物业服务搞得很好的企业和小区里,可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济南这样一个物业服务起步晚的北方城市,这样的新鲜人、新鲜事,媒体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甚至当事人自己也会觉得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有啥值得宣传报道的。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例子,经过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是弘扬了正能量。
四、媒体喜欢什么样的线索
和专职跑社区的记者相比,物业服务人员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知道大家的所需、所盼、所思、所想、所忧、所乐;社区里卧虎藏龙,社区里有什么样的奇人、名人、达人,物业人员应该是最清楚的。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奇事怪事新鲜事,物业人员也是第一时间能够掌握的。把这些搜集起来,及时提供给媒体,就完成了一个新闻线人应该完成的工作。
当然,说到如何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首先需要了解媒体关心、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线索,也就是说媒体喜欢的新闻线索,到底是什么样的?
各类媒体,因为面对的读者群不同,对线索的选择不同。
当然,近年来,按照新闻“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也为了应对近年来传媒发展新形势的挑战,包括济南日报在内的党报,也不断强调记者要接地气,开始更多关注民生民情,关注发生在百姓身边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事情。在座的如果看过济南日报,应该会有所体会。比如党报热线版,会更多地关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新闻监督,协助解决难题;在互动版上,也会组织很多活动,吸引读者和社区居民参加。这在四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儿。
总的来说,不同媒体,对线索的采用会有较大的差异,通常而言,生活类报纸、广播电视对事件性新闻更感兴趣,要求线索最好能还原现场,有故事;党报对类别性线索、普遍性现象和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更关注,更注重反映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本质性的东西。因为媒体定位和读者群不同,同样的新闻线索,关注的点不一样,关注程度不一样,所以最后报道呈现出来的面目就完全不同。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必须分析你所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媒体。
五、如何给媒体提供线索及应对新闻监督
说到怎么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我记得去年市局恒志局长主导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物业企业建立4项制度,其中一项是积极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工作制度。
大家应该还能记住这个制度的要求,其中要求各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服务项目指定1-2人负责企业、项目宣传和相关政策解释工作,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为新闻报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这其实是希望物业企业及其服务项目,建立类似政府新闻发言人一样的机制,统一和媒体打交道。这其中既包括应对媒体主动找上门来的采访,也包括主动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邀请媒体来采访报道。
从这个角度讲,我个人觉得,物业企业和服务项目,应该有一整套制度,这个制度应该鼓励所有人员积极发现社区内的各类适合报道的新闻线索,同时也应当有专人来负责对大家发现的线索进行汇总、整理,对线索的新闻价值进行初步判断,然后统一向媒体提供。这个专职人员,不是企业或项目的新闻发言人,而是新闻联络员,通过他/她来与媒体开展日常的对接和沟通。
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对外新闻联络员要建立一个媒体数据库,里面至少应当涵盖口面记者、热线记者两类,所谓口面记者,主要是各媒体负责房管系统新闻报道的记者,以及负责区县/社区新闻报道的记者,至于热线记者,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进行对接处理。
对内,新闻联络员要注意及时搜集各类线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汇总整理后第一时间提交给直接分管相关业务和负责与媒体打交道的领导,由后者来判断是否需要向媒体提供/反映,以及如何应对媒体的采访报道。
这样的好处是,在提供线索、开展宣传和应对采访时,能有一个好的协调和把控,不至于出现媒体采访报道时,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员众说纷纭或者被采访的人一问三不知。
举个例子,某小区居民楼发生了火灾,物业在配合消防部门处理问题时,发现了前期开发遗留问题形成的隐患。一般情况下,对这种问题,大多数从业者包括物业公司的老总,是很避讳媒体采访报道的。
但是有物业公司采用了比较高明的做法,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消除这个隐患,另一方面主动让媒体介入,深挖这个例子后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以及老百姓的重视,还帮助捋清了火灾隐患消除过程中各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消除了物业在此事件中给业主产生的不利影响不说,还树立了企业积极作为、勇于担责、细心服务的良好形象。
再举个例子,小区停车位租赁费、看管费收费标准问题,是业主关心比较多的,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地方。媒体接到业主反映后,一般会及时进行采访报道。
以往不少项目没有建立专门的新闻联络员、新闻发言人制度,遇到这类问题,通常是由客服人员或者负责小区秩序维护的人员向媒体乱说一通,或者不予回应,这样的结果,只能让事情更加混淆不清,真相得不到公开,导致媒体和读者将问题全部归责与物业,既不利于和媒体进一步处好关系,又有损物业及项目的整体形象。
对有志于将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物业企业来说,建立成熟、完善的新闻发布与应对媒体采访机制,是极为必要的。我想,正是着眼于这个目的,市局才出台相关规定,并要求物业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遇有媒体采访时,应积极配合,耐心细致、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全面客观地答复媒体提出的问题,及时、准确表达诉求,反映问题。
对如何应对媒体采访报道尤其是监督报道,网上有很多不错的意见建议,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做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安排前,首先应该思想上必须克服轻视记者、蔑视媒体、回避采访、盲目应对等错误做法。一些负面新闻,往往是大家害怕见记者、不愿意接受采访,采用推、拖、躲等方式应对媒体,导致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小事件变成了大事故。
面对别人的批评,可能很少有人能够冷静、客观地处理,但是面对媒体的正常采访报道,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热情地接待,这应该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必修课。
网上有一段某地宣传部部长教育大家如何应对媒体的说法,我觉得对大家以后面对媒体,也很有用。
他说,对于媒体的监督采访,越公开、越透明,就越能减少或避免产生消极影响。要及时回应记者的来电来访,尽力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利用事实来抓住记者的注意力,以事实为基础答复记者。要尽量不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公开表达自己的偏见。尽量吸引记者的注意力,激发记者报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要热情接待记者采访,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问候,然后礼貌查验证件,不接受无证记者的采访报,慎重接受电话采访,精心接受电视采访。
接待记者不大酒大席招待,不过分劝酒,按程序提供文件和材料,科学安排采访点。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适量理解和支持媒体记者的诉求,着力构建设和谐的媒体关系。
面对已出炉的负面报道,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查找问题,努力改进工作,与媒体合作;必要时可与媒体协调,通过媒体挽回影响。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支持与合作,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消除影响。切记,不要狡辩、推脱,以免造成更大的被动。
今天参加座谈的,可能有部分企业背后本身有房地产开发背景,这方面,我个人觉得大家有必要学习下一些开发公司应对媒体的做法。
举个例子,某一线房企的山东公司,最近三四年和济南纸媒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大家可能有想法,这种关系不就是投广告砸出来的么?我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我说的这种和谐的媒体关系,更多的不是靠广告,而是他们负责对接媒体的人,和媒体记者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和广告投放可以说毫无关系。按照新闻纪律,新闻记者是不能拉广告做业务的,因此开发商的广告投放,直接受益者是广告业务员,而不是记者。他们和媒体打交道,从最初的工作关系,发展到最后的朋友关系,双方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经常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有什么负面的线索,也能及时掌握,及时化解,从而将问题化解在最初阶段。
说这个,不是说让大家眼光只盯着做好媒体关系,不去实实在在地面对已经发生的问题,不去认认真真的解决业主的诉求,而是在面对可能的监督时,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就这么多。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或者私下单独交流。谢谢大家。
搜索
济南市智慧物业
管理服务平台
山东省物业服务企业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物业人才库
技能大赛光荣榜
Copyright©2021 济南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40804号